這間教會
由於牆壁 天花 和地板 的建材
都是完全沒有吸音的混泥土磚牆 與磨石地
聲音能量沒有辦法吸收
導致反射音非常多 殘響時間很長
要有較乾淨的聲音 減少回音
在無法更動裝潢與喇叭位置的情況下
唯有小心控制聲音能量的擴散 (減少打到牆面 與天花板 和地板 )
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!
天花板最高處有6.6m
可想見太多聲音打到天花板
將造成
餘音繞樑 三日不絕的結果!
會堂空間
長約 10(不計講台後方空間)
寬約 16
原本喇叭固定位置
約高2米多
喇叭的聲音投射垂直角度是越窄越好
才不會太多的聲音打到屋頂造成可怕的反射音
傳統喇叭垂直擴散角度是60-75度
QSC KLA 只有18度 , 有效減少將聲音能量打到不必要的地方 !
我們把教會空間
簡單轉換成 ease focus 來看看
小方塊為喇叭位置 設定成2m左右高
標記點 1 會眾前排位置
標記點 2 會眾最後一排位置
設定會眾座高1.3米
接下來我們把 QSC 喇叭參數帶入
用傳統喇叭 QSC KW-122
與
陣列喇叭 QSC KLA 各一支作比較 (都是12吋低音喇叭)
請注意
傳統喇叭與陣列喇叭
的擴散角度不同
傳統喇叭 QSC KW-122 是 水平 75 垂直 75
小陣列喇叭 KLA12 是 水平 90度 垂直18
平面音壓示意圖 KLA陣列喇叭
平面音壓示意圖 KW122 傳統喇叭
就平面來看
似乎都沒有問題對不對?
側視圖來看問題可大了...
KLA 陣列喇叭 垂直擴散角18度
可看到太多的能量 (音壓 紅色 橘色) 打到天花板 與 地板
空間無法吸收聲音能量
造成開越大聲 反射音越大的問題!!!!
而且前排會眾會跟你抗議太大聲了.
能量控制問題是基本物理學
完全不是調調音就可以解決了...
喇叭音量隨著距離遞減是正常
前排會眾跟後排會眾聽到的內容到底差多少呢???
從頻率分析表來看
藍色線 前排會眾
綠色線 後排會眾
陣列喇叭的優勢就很明顯了
前後排會眾聽到的整體內容差不多
各頻率音量只差5dB -2dB左右
代表聽到的內容相近 只是音量有差一點
傳統喇叭
兩條線在低音250Hz以下有差距5-7dB
但是到高頻1.5k-12k 時卻一樣
可見後排聽到的高頻音量永遠是較多的!!!
所以
前面與後面聽到的聲音差距永遠不可能一樣!!!
其實
音響工程規畫最重要的
就是配合現場環境聲學條件
找到適合類型的喇叭罷了.....